火腿
火腿是腌制或熏制的豬腿,又名“火肉”、“蘭熏”,《東陽縣志》中稱熏蹄,《宦游筆記》中稱蘭熏,歷史上總以浙江金華火腿馳名天下。清代醫(yī)家王孟英稱贊說:以金華之東陽,冬月造者為勝,浦江、義烏稍遜,他邑不能及也。逾二年,即為陳腿,味甚香美,甲于珍饈,養(yǎng)志補虛,洵為極品。火腿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(nèi)流行很廣的肉制品,目前除少數(shù)伊斯蘭教國家外,幾乎各國都有生產(chǎn)和銷售。世界著名的火腿品種有法國煙熏火腿、蘇格蘭整只火腿、德國陳制火腿、意大利火腿、蘋果火腿等。
瘦豬肉
我們老百姓口中說的精肉,通常是指豬肉的瘦肉部分,又叫做瘦豬肉、瘦肉、赤肉。經(jīng)常用來炒肉絲。
蟲草花(鮮)
“蟲草花”并非花,它是人工培養(yǎng)的蟲草子實體,培養(yǎng)基是仿造天然蟲子所含的各種養(yǎng)分,包括谷物類、豆類、蛋奶類等,屬于一種真菌類。與常見的香菇、平菇等食用菌很相似,只是菌種、生長環(huán)境和生長條件不同。為了跟冬蟲草區(qū)別開來,商家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,把它叫做“蟲草花”,蟲草花外觀上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了“蟲體”,而只有橙色或者黃色的“草”。蟲草花是一種頗受歡迎的食材,多用于作湯料和藥膳,是藥膳中的新寵,備受醫(yī)生、營養(yǎng)師、廚師和家庭主婦的青睞。
豬肚
豬肚為豬科動物豬的胃,具有治虛勞羸弱,泄瀉,下痢,消渴,小便頻數(shù),小兒疳積的功效,同時能用豬肚烹調(diào)出各種美食。
花膠
花膠,其實就是魚肚,是魚鰾的干制品,富膠質(zhì),故名花膠。硬骨魚類,大多數(shù)都有鰾。魚鰾的體積約占身體的5%左右。其形狀有卵圓形、圓錐形、心臟形、馬蹄形等等。魚鰾里充填的氣體主要是氧、氨和二氧化碳,氧氣的含量最多。所以,在缺氧的環(huán)境中,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,為魚提供氧氣! 中國人從魚中剖摘魚肚食用,可追溯至漢朝之前。1600多年前的《齊民要術(shù)》就記載有現(xiàn)今之所謂魚肚了,F(xiàn)存的花膠有百多種,每種花膠都是來自不同種類的魚鰾部分,價錢平貴在乎魚種的罕有程度而言。花膠是將大型魚的魚鰾(控制魚兒升降浮沉的器官)干歷而成。頂級魚肚排名依次是魚膠之王:金錢鳘魚膠(黃唇魚)、白花膠(大白花魚)、黃花膠(大黃花魚)、鳘魚膠(大鳘魚)、門鱔膠(大門鱔)。 從中醫(yī)角度,花膠極有滋補食療作用,是取自魚鰾曬干制成,一般會采用巨大的鱘魚、和大黃花魚為原料,由于各種花膠魚肚會隨著不同魚類加工炮制,故魚鰾堅硬程度亦有異,可分成廣肚、花膠與炸肚三種,身價由每斤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;z自古便屬于“海八珍”,而經(jīng)過營養(yǎng)學的分析,猶如“達芬奇密碼”般,解開了花膠的“寶物”之謎。
山藥
薯蕷,通稱山藥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蔓生,常帶紫色,塊根圓柱形,葉子對生,卵形或橢圓形,花乳白色,雌雄異株。 原產(chǎn)山西平遙、介休,現(xiàn)分布于我國華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(qū)。栽種者稱家山藥,野生者稱野山藥;中藥材稱淮山,淮山藥、懷山藥等。因其營養(yǎng)豐富,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,既可作主糧,又可作蔬菜,還可以制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。我國主產(chǎn)于河南省北部,河北、山西、山東及中南、西南等地區(qū)也有栽培。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頭,洗凈,干燥。中國栽培的山藥主要有普通的山藥和田薯兩大類。普通的山藥塊莖較小,其中尤以古懷慶府(今河南焦作境內(nèi),含博愛、沁陽、武陟、溫縣等縣)所產(chǎn)山藥名貴,習稱“懷山藥”,素有“懷參”之稱,為全國之冠,F(xiàn)國內(nèi)有兩個地方的山藥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(chǎn)品,一種是“鐵棍山藥”其產(chǎn)自河南焦作;另一種是“陳集山藥”其產(chǎn)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(zhèn),包括“雞皮糙山藥”和“西施種子山藥”。 山藥除含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、胡蘿卜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外,尚含淀粉酶、膽堿、粘液汁酶及薯蕷皂苷等。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,能分解淀粉等物質(zhì),若與堿性物質(zhì)相混合,則淀粉酶作用消失。補而不膩,香而不燥。歷代醫(yī)家盛贊山藥為“理虛之要藥”。
鮑魚(干)
鮑魚干
玉米
目前全國各地都有種植,尤以東北、華北和西南各省較多。東北地區(qū)普遍種植硬粒型玉米,華北地區(qū)多種植適于磨粉的馬齒型玉米。 玉米的品種類型很多,按用途分,有糧用飼用品種、菜用品種(包括糯質(zhì)型、甜質(zhì)型、玉米筍型)、加工品種(甜玉米、玉米筍)、爆粒型品種(爆米花專用品種)等。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,食玉米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。 玉米的胚特別大,占總重量的10%-14%,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,因此可從玉米胚中提取油脂。玉米既可磨粉,又可制米。玉米粉可制作窩頭、絲糕等。用玉米制出的碎米叫玉米渣,可用于煮粥、燜飯。尚未成熟的極嫩的玉米稱為“玉米筍”,可用于制作菜肴。
鴿蛋
鴿子蛋是為鳩鴿科動物原鴿或家鴿等的卵,營養(yǎng)豐富,藥用價值高,鴿蛋被譽為動物之人參。鴿子蛋口感吃得比較細嫩、爽滑、營養(yǎng)豐富。不僅口感好,而且富含高蛋白、豐富的維生素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長期食用能增強皮膚彈性,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。鴿子蛋具有改善皮膚細胞活力、增強皮膚彈性、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、清熱解毒等功效。
木耳(發(fā)后)
木耳,為木耳屬的食用菌,是子實體膠質(zhì),成圓盤形,耳形不規(guī)則形,直徑3-12厘米。新鮮時軟,干后成角 質(zhì)。口感細嫩,風味特殊,是一種營養(yǎng)豐富的著名食用菌。它的別名很多,因生長于腐木之上,其形似人的耳朵,故名木耳;又似蛾蝶玉立,又名木蛾;因它的味道有如雞肉鮮美,故亦名樹雞、木機(古南楚人謂雞為機):重瓣的木耳在樹上互相鑲嵌,宛如片片浮云,又有云耳之稱。 人們經(jīng)常食用的木耳,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腹面平滑、色黑、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,稱毛木耳(通稱野木耳);另一種是兩面光滑、黑褐色、半透明的,稱為光木耳(也稱黑木耳)。毛木耳朵較大,但質(zhì)地粗韌,不易嚼碎,味不佳,價格低廉。光木耳質(zhì)軟味鮮,滑而帶爽,營養(yǎng)豐富,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種。 黑木耳營養(yǎng)極為豐富,據(jù)史料記載,它是上古時代帝王獨享之佳品。主要分布于黑龍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生長于櫟、楊、榕、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,單生或群生。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為主。